资讯 这盘饺子,该上桌了
首页 资讯 电影资讯 这盘饺子,该上桌了

这盘饺子,该上桌了

陈鲁豫的电影沙发(lyyy_scndgs)

文|鸽子

不是靠虚浮口号撑起的标签化大女主,而是有真实故事打底的女性传奇。

没有刻意制造爽点的陈旧套路,却是现实写就的逆袭爽文。

4月30日上映的电影《水饺皇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其中还有珍贵动人的小人物群像,三代女性间爱的传递,女性间的互助。

真实的故事和情感总是如此打动人心。

从无名小摊到家喻户晓的逆袭故事,臧健和臧姑娘的故事太适合劳动节这样的时间节点。

“我有力气,我可以”。

一团面,一双手,它像是一首写给劳动者的动人的诗,也像是一盘倾注了心血和情感、滋味丰富的饺子。

如今,这盘饺子,该上桌了。

《水饺皇后》

⚠️友情提示,本文含剧透

01

天崩开局:

最重要的是带着女儿活下去

电影开场不久,便是臧姑娘的天崩开局。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声称要把她接去泰国一起生活的丈夫和婆婆共同带来了炸裂消息,丈夫又娶了一个太太。

婆婆咄咄逼人,管两个孙女叫“赔钱货”,丈夫唯唯诺诺,用沉默逼她顺从。

商量无果,臧姑娘做出决定:不是你抛弃我们,而是我们不要你。

与其说这是一种觉醒,不如说是一个人出于朴素的爱和尊严做出的决定。

真跟过去,命运要交在他人手中,何况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儿们怎么办?

回老家去?又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臧姑娘带着两个女儿留在了异乡。

擦干眼泪,咽下苦楚,她无暇顾及其它,最重要的是维持生计抚养女儿,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活下去。

护士证不能用,不会说粤语,没关系,她还有一身力气。

发了疯一样地找活儿干,她从不惜力,白天在酒店洗碗,晚上擦电车,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去老人家里打针,一个人打三份工。

她在写回家的信里撒了谎,说自己“一切都好”,那是离家的人心照不宣的通用语言。

结果在刷碗的酒店被撞伤了腰,还查出严重的糖尿病。

酒店的人非但不愿意支付工资和赔偿,还一口咬定她是讹诈,碰巧擦电车的活儿也无法再做。

能否养活女儿又成了未知数,未来也好像没什么出路。

崩溃的时候,她想到了轻生。

那是扛了又扛,仍觉得命运不肯放过她的时刻。

她站上天台,任由周边的一切变得模糊,那一刻,向前踏出一步变成最容易的决定。

一个人结束生命是容易的,难的是好好活着。

两个女儿唱起粤语歌,那像一双无形的手,将臧姑娘拖回到现实世界。

住在天台的邻居“糖水伯”站在两个女儿身后,也跟着红了眼睛。

他谎称糖水卖不掉,请她们母女三个吃糖水,希望她们能咂摸着这一点甜,好好活下去。

丢了两份工作的臧姑娘开始另谋出路,她盯上了“饺子”。

那是从妈妈那里传下来的味道和手艺,有没有可能,它也会变成她谋生的手段?

糖水伯依着自己的经验,带着她买推车,买工具,带着她出摊,教会她粤语“山东水饺”的正确发音。

可饺子摊开业第一天惨遭滑铁卢,到了晚上,变了味的饺子被臧姑娘尽数倒入了垃圾桶里。

没有神转折,也没开金手指,这是真实的世界,允许失败,允许痛苦,也允许脆弱。

带着巨大的挫败感回到租住的地方,房东红姐鼓励她:

抬起头啊,靠自己的双手有什么丢人的?恭喜你第一天当老板啊!

后来她改良了饺子的配方,做出了更融入当地的口味的饺子。

就像她自己,在陌生的异乡重建了生命的网络,逐渐落地生根。

02

守望相助:

微弱的光也可以彼此照亮

水饺小摊小有起色,上了当地的报纸,电影也迎来了一场情绪爆发的重场戏。

地头蛇“志雄哥”带着大批小弟声势浩大地直冲臧姑娘而来:来摆摊,拜过码头了吗?

小混混嘴里不干净,朝着臧姑娘两个女儿跑过去。

平时对顾客笑眯眯的臧姑娘,抄起菜刀不要命一般朝他们挥过去,每一个动作都在向人证明,如果他们敢动手,她会毫不犹豫地劈下去。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母亲。

她的爱是一碗饱含爱意的水饺,是一个人打三份工也用不完的力气,是想要从天台一跃而下时收回去的脚步,也是手拿菜刀挥向一切危险的勇气。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导演刘伟强会拍这个故事?

那是因为在故事里,他看到了自己和妈妈的影子。

刘伟强导演说,小时候他妈妈要照顾六个小孩,一天打三份工,一天可能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要起来。

前面提到那场收保护费的戏份,也源自刘导的经历,小时候妈妈为了保护他们,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别过来,过来我就拿刀。

拍那场戏的时候,刘导在监视器前红了眼睛。

不只刘导,饰演臧姑娘的马丽也在角色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和妈妈的影子,她的爸爸妈妈也在她小时候就分开了。

她和臧姑娘,同样从底层打拼向上,同样乐观勇敢,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当了妈妈的马丽,也能更深切地理解臧姑娘的不易,想在当时的社会上生存,并且让孩子过得很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情”,是电影表达的重点,母女情,邻里情,女性之间的互助情……

怎么把感情通过画面传递给观众,减少其中的折损?

故事打动了他们,他们把文字变成画面,把故事化成情感,加入自己的理解,倾注自己的心血,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中除了母女情,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就是在臧姑娘的人生路上,碰到的很多“贵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糖水伯”。

比如房东“红姐”。

她看起来强势,却是典型的面冷心热,一上来就给臧姑娘立规矩,却还是愿意给她时间赚钱交房租,在她女儿被隔壁的讨厌邻居欺负时挺身相护。

最重要的,是在她失去信心的时候,用自己不愿为外人道的经历做引子,告诉她,不要怕,抬起头。

女性之间的互助是如此动人,她们共享相似的生存经验,互相的理解和共情则基于共同的命运。

租住在红姐这里的,还有一对夫妻,先生姓金,大家都管他的太太叫金太太。

有一天,警察找上门,说住在他们这里的一个人自杀了,大家看了遗书上的署名,都表示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啊。

是臧姑娘认出来,那是金太太的本名。

她死了,选择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嗜赌成性、靠她出去打工赚钱养活的丈夫哭了,臧姑娘和红姐也哭了。

他们的哭是如此不同,一边是基于压榨的落空,一边则是基于深切的心疼和共情。

而这里的“金太太”,仿佛是臧姑娘命运的对照组。

她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却失去了对人生的掌控权。

臧姑娘则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条新路。

这条路虽难虽险,走出去却是另一番天地,何况这一路,总有人愿意为她点亮一盏灯。

大家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却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和照亮他人。

灯光虽弱,却足以照亮和温暖人心。

主演朱亚文在采访中曾经说过,主创们在接触这部剧作的时候,第一个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就是“人情味”。

电影中属于父母辈的,那种朴实、真挚的情感,那些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链接,那些充满温情的岁月,让人动容。

那些女性之间的互助和承托,那些不求回报的善意,也让银幕前的你我,多了一些力量和勇气。

成功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无数双手温柔的托举。

也正因如此,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好哭,却不煽情。

温情,却不苦情。

03

女性传奇:

我的命啊,在我自己手里

那么多人在湾仔做生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臧健和。

以爱为缘起,有善意的托举,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敏锐、听劝,有勇气、有魄力。

“我的命啊,在我自己手里”,在影片中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臧姑娘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和坚韧,她撕碎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生存脚本,靠自己闯出了一条生路。

她永远在行动,永远在前进。

开始的时候,她卖的是“山东水饺”,因为她来自山东。

有一天来了个客人,把饺子馅吃了,又把皮吐回到碗里,臧姑娘好奇:是我的饺子不好吃吗?

客人说,不是不好吃,是皮太厚了。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

臧姑娘回到家就开始反复尝试,找两个女儿和红姐试吃,最后跑到当地的云吞皮店里取经,怎么把皮做薄,把面皮加入韧性?

最后改良成功,她包出了更适合当地人的饺子,她还采纳了那位客人的另一个提议,当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山东在哪儿,她把招牌上的山东水饺,改成了北京水饺。

同为山东老乡的警察华哥,下班后来臧姑娘这里买水饺,吃一碗,还要带一碗生饺子回去,留着给女儿吃。

这又激起了臧姑娘敏锐的好奇心:那不是要放坏了吗?

华哥说,自己可以把它冻进冰箱里。

是啊,饺子可以冻起来,等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吃。

臧姑娘就这样一路做生意,一路听意见,一路改进和优化,客人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有一天,一个日本超市的老板,来找她谈合作,他是臧姑娘水饺的忠实顾客,想把臧姑娘的饺子放到超市里卖,但要把包装换成日式的包装。

臧姑娘拒绝了。

她不想让中国的饺子变成日本的饺子,她还坚持在包装盒上留了自己的电话,那是她和客户沟通的渠道,她不能丢掉。

最终对方妥协,合作才得以达成。

这份爱和家的味道,从妈妈那传到她这里,又由她传向了世界各地。

从岌岌无名走到事业成功, 臧姑娘这一路的坎坷艰难和她不屈服不低头不认输的精神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这个惊艳过一个时代的女性,是属于女性自己的传奇。

而这段传奇中饱含的爱意、支撑和托举,也让观众不仅记住了臧姑娘的逆袭,还记住了那些在时代夹缝中奋力向上,彼此承托的身影。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五一档总票房破2亿,《水饺皇后》勇夺单日票冠!
下一篇
原创 人生开门红:五一档的惊喜,好笑又感动

评论

共 0 条评论